道家十二段锦功法详解(一)
发布时间:2025-07-07
来源:道化真境 浏览次数:426
“十二段锦”是余恩师著名武术家陈盛甫(1902-1996)教授生前所授系列养生功法之一。其后,余师事民间中医、针灸名家郝文圣(1906-1998)老先生研习其家传傅青主(傅山,道教龙门派第六代“真”字辈)医学及养生功法。余在习武研医之余,根据师传,结合传统中医学理论及自身修习之体悟,详加推究,每有所得。二位恩师均驾鹤西去,感慨之余,特将此“十二段锦”整理成文,尝试用现代语言来诠释传统养生功法。一来缅怀恩师于九泉;二来此术过去虽有介绍,大多照录原书,且文理坚涩,无详细解说,使学者难以明了。也许是因道门须师传口授之故吧;三来使此养生法奇术得以普及推广,为提高全民体质聊尽绵薄之力。不妥之处,敬请行家里手多加斧正耳!
“十二段锦”是从古代的“八段锦”推演变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分支,是导引式气功锻炼方法,是吐故纳新之术。在宋代医学巨著《圣济总录·导引》中指出:“斡旋气机,周流营卫,宣摇百关,疏通凝滞,然后气运而神和,内外调畅,升降无碍,耳目聪明,身体强壮,老者复壮,壮者益治。”明代的《保生要录·调肢体门》亦明确指出:“每日频行,必神清目明,筋节血脉调畅,饮食易消,无所壅滞。”
其它,如隋·巢元方的《诸病源候总论》、宋·陈直撰·元邹铉续编的《寿亲养老新书》、明·高濂的《遵生八笺》,近代1957年人体版的《八段锦》、《易筋经》等著作均有论述。可见,导引类的健身方法,经常行之,对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了。“十二段锦”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优秀功法之一。
“十二段锦”功法可以说是为打通人体经络的两大主干线任、督两脉,使任、督两脉实现“小周天”运行而精心设计的一套十分巧妙的“气功打通法”。被道家视为修真入门的必修功法,功夫完成,身内功夫已是做足,已身正是:百节通畅元阳旺,九窍玲珑透体顺。其真义非师传口授,不能妄猜。故曰:饶君聪慧过颜闵,未遇明师莫强猜。其珍贵可想而知了。
何以名之为“十二段锦”呢?“段”在此意为节;“锦”则为精心选择、合理编排、巧妙构思,从而形成的一组巧夺天工的动作组合;又因其共有十二个动作组合而成,故名曰:“十二段锦”。

十二段锦总诀
闭目冥心坐,握固静思神;
叩齿三十六,两手抱昆仑。
左右鸣天鼓,二十四度闻;
微摆撼天柱,赤龙搅水津。
鼓漱三十六,神水满口匀;
一口分三咽,龙行虎自奔。
闭气搓手热,背摩后精门;
尽此一口气,想火烧脐轮。
左右辘轳转,两脚放舒伸;
叉手双虚托,低头攀足频。
以候神水至,再漱再吞津;
如此三度毕,神水九次吞。
咽下汩汩响,百脉自调匀;
河车搬运毕,想发火烧身。
旧名八段锦,子前午后行;
勤行无间断,万疾化为尘。
十二段锦总诀是修习整套功法之总纲,故要求修习者必须背熟记牢,且要按照下文和图谱详加参悟,仔细推敲,认真理解,按步就班,依序练习,自可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。
下面将逐段据总提纲进行详释。
第一段:闭目冥心坐,握固静思神。
原注:盘腿而坐,紧闭两目,冥忘心中杂念。凡坐要竖起脊柱,腰不可软懈,身不可倚靠。握固者,握手牢固,可以闭关祛邪也。静思者,静心思虑而存神也(图1)。

备录:后文中每段均有“原注”,此据清·潘霨所辑《内功图说·十二段锦》文中所附。惜余未藏此书,只是据师传笔记整理,故原注中若有差错,请持此书者纠正,笔者先行谢过(后附《内功图说·十二段锦》扫描件,)。
注释:第一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入静,就是要达到心无所想所思无念无想的境界,当然这只是相对的,不然则不符合辩证法了。古人云:“心不可无所用,非必如枯木,如死灰,方为养生之道。静时固戒动,动而不妄动。道家所谓不怕念起,惟怕觉迟。至于用时戒杂,杂则分,分则牢。惟专则虽用不劳,志定神凝固也。”武当气功中的“五调八要”也正是对修炼者的基本要求,故其中之调身、调心应用于此,自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。综上所述,只有排除杂念,方可冥心;只有冥心,方可存神,这才是十二段锦的基础,也是道家修练筑基的不二法门,学者宜勤加修炼,自可登堂入室。
具体动作:首先轻闭双目,盘腿而坐。轻闭双目,是为了防止看到眼前的事物而扰乱心神难以入静。若闭目时仍有杂念,可以目露一线之光,所谓目视鼻端,鼻观心,借此以集中精神,以达到排除杂念心无所想之境界。但一般情况下,仍以轻闭双目为宜。盘坐的方法有单盘、双盘、自然盘三种姿势,初练时,可采取自然盘,待功力稍有进境再单盘,渐至双盘,其要求各不相同。一般情况下以单盘为宜,以右脚跟抵精门进行练习。盘坐好后,可以将大拇指轻扣于四指中,两手握成拳状(此道家谓之握固),分别置于双膝上,静静地盘膝而坐。握固的目的,一方面使掌心劳宫穴,气之出入不至疏泄;另一方面可使手太阴肺经与心经相接通,使心肺二脏得到较好地锻炼,此道家秘术,不传六耳矣。盘坐时以床上为佳,不但柔软舒适,而且使杂气不易侵入人体,使海底常处温暖之中。盘坐时脊柱要伸直,大椎穴稍前顶(此亦秘术),自然会拉起人身之龙骨,使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线,便于养丹炼丹。否则,综得千百法门,亦是枉然,故须切记!坐好后,将舌尖微微上挑,轻抵于上腭之上,此即道家上搭鹊桥。搭鹊桥的目的是为连通人体内的任督两脉,形成小周天。从经络学上来讲:任脉能够总任一身的阴经,有“阴脉之海”之称;督脉能够总督一身之阳经,有“阳经之海”之称。平时两脉断开,只有上、下鹊桥相搭,才可相连相通。道家修真搭鹊桥至关重要。故《内功经》云:前任后督,气行滾滾。在这里还要谈下撮谷道的问题,提撮谷道(道家称:搭下鹊桥),使会阴穴得到锻炼,同时尾闾上翻,加强了督脉的疏通,以便于更好地实施小周天运行。然后,随之呼吸,很自然地用意念将吸入之生气缓缓地压入腹部,汇集于丹田,以达养丹炼丹之目的。
待心神完全安定下来后,方可进行下一段的修炼。
第二段:叩齿三十六,两手抱昆仑。
原注:上下牙齿,相叩作响,宜三十六声。叩齿以集身内之神,使不散也。昆仑即头,以两手十指交叉,抱住后颈,即用两手掌紧掩住耳门,暗记鼻息九次,微微呼吸,不宜有声(图2)。

注释:牙齿相叩,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。如马礼堂的《洗髓金经》(道家不传之秘典)、刘贵珍的《健身功》、恩师陈盛甫的《养生保健功》、幻真先生的《服内元气诀》中均有明确记载。叩齿的作用有以下三个好处:1、叩齿集神,可集中心神,将注意力集中在叩齿上。2、叩齿可使牙根膜中血管扩张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有助于坚固牙齿,预防牙病作用。故《保健功》歌诀云:方法简便叩齿功,上下牙齿轻轻碰,每次相叩三十六,坚固牙齿防牙病。3、中医学认为:肾主骨,齿为骨之余。牙齿亦由肾中精气所充养,由于手足阳明经均进入齿中,故其不但与筋骨有直接关系,而且同胃、肠、脾、肾、肝等内脏活动也密切相关。因此,以经常行此功,可以坚固牙齿,促进消化系统功能。
具体动作:盘坐入静后,仍将双手置于膝上,张开口,使上下齿分离开后,再闭口咬合,并且有意发出声响,连继重复分合动作三十六次。叩齿完毕后,将牙齿重新咬合,使两手张开手指相互交叉,抱住后颈,并用掌心向将颈压下,使头部被压向胸部,然后再返回原来位置,如此连续做九次。其实,在中医针灸上讲:风池风府一把抓。即此抱昆仑正是用掌指按压风府穴,两掌按压风池穴,不但对头昏、头痛、眼痛、肩背痛、颈椎病有效;而且对伤风感冒、中风不语、肝气怒发、突然耳聋均有一定的疗效。抱昆仑完毕后,两掌向两侧张开,用掌心向左右耳部均匀施压,并安静地用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。即用鼻吸气后,将气向下腹部缓缓压入,并对丹田略为施加压力,增强丹田;吐气时,则将下腹部用力收缩,使气缓缓从鼻孔呼出,排尽体内浊气。鼻吸鼻呼,要做到深、长、细、绵、缓,不使呼吸之声耳闻,以目视鼻端,连续数九息(一呼一吸为一息)。深呼吸的作用,不但能加速人体内的气血循环,增强体质;而且对于养丹炼丹大有裨益,读者若能坚持研练,其功效自知矣。
待上述动作全部做完,即可进行下一段动作了。
第三段:左右鸣天鼓,二十四度闻。
原注:记算鼻息出入各九次毕,即放所叉双手,移两手掌擦耳,以第二指叠在中指上,作力放下第二指,重弹脑后,要如击鼓之声,左右各二十四声。两手同弹,共四十八声。仍放手握固。(图3)。

注释:鸣天鼓的作用不但是能冲击耳鼓膜,改善听力,对耳鸣、耳聋患者有一定疗效;而且因肾开窍于耳,耳是听觉器官,肾中精气充盈,髓海得养,则听觉灵敏,分辨较高,所以对提高肾功能亦大有裨益。历代儒医如苏东坡、李东垣等皆非常重视。又由于中指所按压为玉枕穴,玉枕穴通膀胱经,可预防耳疾,使头脑清醒,耳聪目明,故历代养生家修行家都很重视。又因双手大拇指所按压部位为左右风池穴,故如前所述对足少阳胆经之疾病亦有良好防治作用。
具体动作:紧接上段,将手掌仍按在双耳上,并相互交叉,当右手拉下时左手上推;左手拉下时便以右手上推。如此反复磨擦双耳计九次(左、右上下为一次)。
擦耳完毕后,用掌心紧抱双耳,将两手之大拇指相对,贴压于脑后左右两侧的风池穴上,然后再将双手的中指贴于玉枕穴上,再将双手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,随后用食指有节奏均匀地弹击后脑二十四次,则耳内有“咚、咚”的响声,故古人称之为鸣天鼓。这种方法还可以消除心理障碍,使人清醒冷静,精神愉快。
鸣天鼓完毕后,松开双手,然后双手握固轻置于膝上,可继续做下一段动作。
声明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电话:19955260606 13965271177。
本站全力支持关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实施的“极限化违禁词”的相关规定,且已竭力规避使用“违禁词”。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“违禁词”介绍的文字或图片,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,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。凡访客访问本网站,均表示认同此条款!反馈邮箱:603516977@qq.com。

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
截止到:2025-07-14 05:45
已入驻名师:68人
已入驻传承人:141人